首 頁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進 農工黨 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盟 人物風采 史料縱覽

首頁>多黨合作>史料縱覽

劉大同與徐悲鴻的書畫情誼

2022年01月04日 15:10  |  作者:劉中才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f1db8574-bb18-4851-9929-60e3bc67343e

徐悲鴻、劉大同、黃二南合作《竹梅圖》

劉大同(1865-1952年),本名劉建封,字桐階,號芝叟道人、芝里老人,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民主革命先驅劉大同不僅是一名政治家、革命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書畫家、收藏家。其書法瀟灑飄逸,若龍游鳳舞,國畫簡潔質樸,開闊大氣。劉大同兩度與著名書畫大師徐悲鴻合作畫梅,為人稱道一時。

1919年始劉大同遠離政壇,后輾轉廣州等南方各地,又到上海創(chuàng)辦《野語》雜志,最終于1931年落腳天津,定居在孟買道義慶里(今天津和平區(qū)鞍山道)。此時的劉大同已經不問政事,潛心研習書畫詩詞,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用心頗多。因其書畫造詣較高,文學修養(yǎng)俱佳,又集金石收藏于一體,所以在當時的天津書畫界頗負盛名。

劉大同寓居天津后,經常舉辦個人畫展。如1936年的天津《益世報》就曾刊登過一則芝叟畫展的新聞簡訊。其中講述“隱居天津名流劉芝叟,其書畫歷經展覽,久為中外人士所稱許,近又作梅數百幅,畫扇數百面,逸趣橫生,而左手書畫,尤超絕一時,經明湖收畫社同人,請得同意,擬于本月二十二日起假法租界勸業(yè)商場六樓共和廳,開展覽會三天,以餉同好云?!?/p>

勸業(yè)商場是一座折中主義風格的大型建筑,1928年由法籍工程師慕樂設計,井陘礦務局津保售煤處總經理高星橋集股興建,屬天津地標性建筑之一。劉芝叟在此舉辦畫展并得到業(yè)內人士積極響應,充分說明其書畫作品在天津的影響力。又如《天津日報》曾刊登的一篇《皇后飯店的名人往事》里記載,20世紀30年代以來,劉大同的家鄉(xiāng)安丘飽受旱災、荒災、水災之苦,愛鄉(xiāng)心切的劉大同將自己所藏名貴金石拓片、書畫作品,以及他與名家合繪之作悉數捐出,由山東旅津同鄉(xiāng)會在皇宮飯店(后到上海潮州會館)舉辦了金石書畫義展,所得款項全部捐給災民,其善舉為世人稱道。

劉大同一生中的名號有很多,周旋于仕途生涯時,他多以劉建封、劉大同、劉石蓀行走于世;退出政治舞臺后他更多是用劉芝叟、劉老芝、風道人、芝叟道人、百花洲客、不朽山莊主人、珍珠泉莊主人等雅號自居。劉大同的曾孫劉自力先生至今還收藏著刻有“風道人”的印章,而印章的作者是民國著名國畫大家吳昌碩。

在天津舉辦畫展期間,劉大同所用最多的雅號就是劉芝叟。芝代表劉大同的出生地山東安丘芝畔村,叟是老頭,劉芝叟就是劉老頭的意思。這個雅號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動,展現(xiàn)出劉大同在說文解字中亦有不凡之處。

劉大同尤愛梅花,從現(xiàn)存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梅花是劉大同藝術生涯中的重要創(chuàng)作主題。其中最值得稱頌的是他與徐悲鴻兩次合作畫梅的趣事。

徐悲鴻與劉大同之間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30年?!秳⒋笸娂分惺珍浀摹睹坊ㄒ鳌防镉忻鞔_記載,“紀元十九年與徐悲鴻合作梅石句曰:頑石不無奇氣,寒梅自有鐵心。從古畫師多少,可逢幾個知音?”從這首詩中可以得見,劉大同與徐悲鴻合力之作是《梅石圖》,詩中以梅為喻,直意表達作者對知音的渴望。由此揣度,兩人情誼篤厚,交往甚密。

時隔一年以后的5月,在中央大學藝術科執(zhí)教的徐悲鴻跟潘玉良等一行14人從南京出發(fā)前往河北、山東等地寫生,路過天津時,再次與劉大同相見,成為兩人二次合作的機緣。1931年5月26日出版的《北洋畫報》專門對此作了報道。

《北洋畫報》卷13第629期以《悲鴻過津記》為題描寫了當時的詳情。文中寫道:五時進茶點于大華飯店,劉曜廠又約左右手俱能寫畫之劉老芝來,老人白發(fā)在背,最富詩意,徐悲鴻分別為劉老芝、黃二南寫象,極為傳神。進茶點畢,劉老芝畫梅贈馮武越,復與徐黃合作一巨畫,黃以舌繪石竹,徐繪雄雞立于石上,劉題識寫?!侗毖螽媹蟆肺逯苣昙o念。次晨,徐悲鴻一行參觀天津美術館第八次美術展覽。午間聚餐于致美齋,由劉老芝黃二南做東,席間除昨日諸人外,新增只有畫家溫子英,極為盡歡。

從這段記述中可以看出,徐悲鴻抵達天津后先是為劉大同作畫像,后又與黃二南一同畫梅,次日相聚在致美齋餐館,書畫酬和相談甚歡。文中講到的馮武越是廣東人,與徐悲鴻關系較好,1926年他在張學良的資助下于天津創(chuàng)辦《北洋畫報》。1931年恰是《北洋畫報》創(chuàng)辦五周年,徐悲鴻到此暫住一是看望舊友,二是慶賀畫報紀念。而黃二南是地道的天津人,曾在南京臨時政府任職,常與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春柳社組織話劇,1929年始回到天津學習藝術,曾拜劉大同為師,擅長用舌頭作畫,堪稱當時一絕。

《北洋畫報》除了對徐悲鴻來津一事作了詳細報道,還刊登了他為劉大同作的畫像,以及與黃二南、劉大同一起合作的立軸畫作。這些作品的原本真跡雖然無緣得見,但是《北洋畫報》記錄了當時的場景并留存至今,見證了劉大同與徐悲鴻在書畫交往中的深厚情誼。(劉中才)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大同 徐悲鴻 書畫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