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資訊 多彩旅程 美麗中國 茶旅人生

首頁>休閑>資訊

茶園歌滿山,春光鬧畬鄉(xiāng)

2024年04月12日 12:19  |  作者:陳芷茵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a56ca499-fc5e-43e3-a278-112d41f6bc7b

浙江畬鄉(xiāng)景寧的三月三既是民俗盛會,也是采茶時節(jié)。畬民多種茶,其中以金獎惠明茶最為出名。惠明茶曾在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如今,一尊金燦燦的獎牌,也屹立在畬鄉(xiāng)景寧的最中心處,講述一段漂洋過海,贏得交口稱贊的歷史。

名山空谷藏奇珍

唐會昌年間,“一枝藜杖一禪衣”的惠明和尚云游四海,行至景寧縣敕木山,見層巒疊嶂之間,山景清幽雅致,正應“遇蒙則居”的箴言偈語,便結廬清修,化緣建寺,又將隨身攜帶的茶籽種在山間,惠明茶由此在景寧縣落地生根。

高山云霧出好茶。惠明茶葉聚日月之精華,吸山嵐之靈氣,有“香高味濃、耐泡回甘、花香馥郁”的獨特口感。

當時正值畬族先祖遷居景寧,這一縷茶香,引來畬民紛紛移居寺旁,與漢民共建佛寺共辟茶園,又將禪茶文化引入畬族傳統(tǒng),從此“畬山無園不種茶”。茶因僧名,喚作惠明茶,小小一碗,在千百年間,無聲勾連起畬漢人民間精誠團結的情誼。

及至清代,景寧縣出一大儒,名為嚴用光。他為浙江“拔貢第一”入省教諭,卻因在京考中痛陳時弊而名落孫山,一朝回鄉(xiāng)飲茶終遇“知音”,揮毫寫就《惠明寺茶歌》:“此處僻在東南奧,抱奇孕美無由伸;仙人株生靈異石,欲傳韻事難其人。”

既是詠茶,也是詠懷。生于深山密林之好茶如何為人所知,生于浙南窮鄉(xiāng)僻壤之賢才如何為世所見?如何不再有“名山空谷長此藏奇珍”的遺憾?

而就在嚴先生去世后的第六年,景寧人民齊心協(xié)力將惠明茶送上了萬國博覽會的展臺,對嚴先生的悲問作了應答。

飛出山巒化金凰

“要將惠明茶,送到萬國博覽會上去?!?915年,這樣一個消息在畬鄉(xiāng)引起巨大反響。

當年,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美國舊金山舉辦“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國政府積極在各省建立“籌備巴拿馬賽會出品事務所”,精心謀劃參展物品。

一邊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僻山城,一邊是聞名海內外的金融中心,誰也不曾覺得平日只作鄉(xiāng)民土產的茶葉能登大雅之堂,遑論通過層層篩選漂洋過海出國展覽?

眾人只將此當作空談,但當時景寧縣的知事存記葉葆琪卻鄭重其事。葉先生平日禮賢下士,平易近人,剌木山、惠明寺畬民每有難事,都能得其相助。因此每逢年頭月節(jié),畬民總以茶葉相贈,其中惠明寺村畬族婦女雷成女的茶藝最為精湛,她每年都采摘一、二斤的雨前嫩茶,是為茶中精品。經葉葆琪推薦,同為愛茶之人的縣知事秦琪立馬同意將惠明茶作為賽品上報。

盡管如此,一個畬族婦女做的茶葉要登上萬國博覽會的展臺,依然宛如天方夜譚。葉葆琪卻對惠明茶信心滿滿:“不要小看山頭地方,更不能怠慢畬家人,惠明茶奪魁大有希望哩!”他親自拜訪雷成女家,教她丈夫頭年冬季就要給茶園松土,施豬、牛欄肥和茶籽餅。在早春時節(jié),采得雨前最為鮮嫩的惠明茶芽,聘請制茶高手進行炒制,所制成的茶干色澤鮮綠,面有白毫,條索勻整,香氣濃郁。

終于,來年春日,代表惠明茶最精髓的這一份茶葉,以刻花大錫瓶貯藏,與其他10多萬件展品一同漂洋過海,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展館內,向全世界人民訴說東方畬鄉(xiāng)的千年故事。

山鄉(xiāng)信息閉塞,整整兩年后,才有惠明茶在巴拿馬賽會獲得金獎的消息傳來:“此次巴拿馬賽會得獎名冊內查有該縣(景寧縣)出品分所之茶葉列入浙江金牌項下”。景寧全縣人民額手稱慶,只為家鄉(xiāng)好茶終于名聞天下,但惠明茶奪金還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盡管飽受工業(yè)生產的沖擊,惠明茶等中國茶仍能憑借過硬的質量、上乘的品質斬獲金牌獎章,倔強地向世界昭示中國制茶技藝的實力和底氣。

半坡芳茗露華鮮

得獎的惠明茶,為景寧縣帶來短暫的繁盛。但在新中國成立前的相當長時間內,惠明茶種植仍一直處于農戶零星栽植、粗放制作狀態(tài),未能實現批量生產。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景寧縣政府決心復興惠明茶生產,但受技術所限,使用的仍是茶籽點播自然生長的老方法,難以形成規(guī)模。源遠流長的惠明茶產業(yè)竟歸于沉寂,景寧人民心頭郁結隱痛,除卻嘆息,也一直在沉思。

將古茶復興,成為惠明寺村青年雷石才的畢生心愿。他曾三顧茅廬拜訪鄉(xiāng)賢葉桐,一腔誠摯熱血令葉桐感動,取家藏《景寧縣續(xù)志》借他摘錄。雷石才逐字抄下凝聚數代畬民智慧的歷史記載,整理形成完整的惠明茶資料,數次向省政府提請扶持惠明茶生產。

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1973年,浙江省指定麗水地區(qū)科委將惠明茶列入重點研究課題,茶葉專業(yè)技術人員屠忠高、朱學苗赴景寧指導惠明茶標準化生產。夙興夜寐之間,九年時光彈指而過,最初的3畝惠明寺茶園已逾百畝,放眼遠眺,茶鋪惠嶺,能見“半坡芳茗露華鮮”之景。成功投產的惠明茶綠遍畬鄉(xiāng)大地。時至今日,景寧將惠明茶打造為品牌,全縣共有優(yōu)質茶園面積7.46萬畝,茶產業(yè)2022年總產值達5.3億元,惠及4萬多茶農。幾代人數十年堅守,惠明古茶重放熠熠光輝。

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惠明茶再登展臺。昔日裝在樸素錫瓶中的數兩茶葉,如今已有彰顯茶韻的精美包裝,更有“金獎惠明”這般端正大氣的標識,最終榮獲上海世博會名茶評比綠茶類金獎,百年再圓金獎夢。

在惠明茶萬國展覽得獎的奇跡當中,在其千年興衰的歷程之間,得見的都是布衣小民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樸素的自信與熱愛。以此般堅定信仰,才能憑借渺小之軀接力完成跨洋渡海之旅,實現一場浩大的文化傳播。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委宣傳部)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