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資訊 多彩旅程 美麗中國 茶旅人生

首頁>休閑>聚焦

濃濃文化味 錦繡鄉(xiāng)村年

2025年01月24日 09:59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善璉鎮(zhèn),當?shù)貢覟槭忻駥懘郝?lián)。 施雪斌攝(人民視覺)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qū)靈井鎮(zhèn)霍莊村,村民在制作社火道具。 呂超峰攝(人民視覺)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韓莊村,歌伴舞表演拉開“村晚”序幕。 趙 波攝(人民視覺)

善璉鎮(zhèn)湖筆匠人在制作湖筆。 張 斌攝(人民視覺)

霍莊村文化合作社的成員們正在演出。 靳瑩瑩攝(人民視覺)

韓莊村“村晚”現(xiàn)場,村民們正在觀看山東琴書。 趙 波攝(人民視覺)
迎春鑼鼓敲起來,喜慶舞蹈跳起來。迎新年,慶新春,廣袤農村,各種文化活動精彩上演。這是鄉(xiāng)村文化建設累累碩果的展示,是農民群眾多彩文化生活的縮影,也是鄉(xiāng)村全面振興新氣象的展現(xiàn)。
鄉(xiāng)村全面振興要傳承發(fā)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xiāng)村文化興盛之路。新時代新征程,要保護、傳承、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有力賦能鄉(xiāng)村全面振興。
——編 者
湖筆寫春聯(lián)
鄉(xiāng)村氣象新
本報記者 竇瀚洋
“筆走龍蛇歌盛世,民攜幸福賀新春”……臨近春節(jié),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善璉鎮(zhèn)的湖筆文化公園里,紅色春聯(lián)高高掛起,各式“福”字熱烈喜慶,墨香四溢。排隊領取用湖筆寫就的春聯(lián),上海游客張艷格外開心,“很有儀式感,很有紀念意義?!?/span>
名氣響當當?shù)暮P制作技藝,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湖筆小鎮(zhèn)善璉鎮(zhèn),傳統(tǒng)湖筆制作工藝復雜,需經歷擇料、水盆、結頭等8道大工序128道小程序,先后獲評“中華老字號”“全國十大名筆”等10余項國家級榮譽。今天的善璉人仍然延續(xù)著制筆傳統(tǒng),幾乎家家都出筆工,不少人家已幾代傳承。
走進湖筆世家雙鹿湖筆店,楊文和姚玉粼夫婦正忙著趕制湖筆,他倆都是90后,家中四代都是湖筆匠人,到了姚玉粼這代年輕人,能沉下心來堅守這門手藝的,在善璉還有不少。
姚玉粼告訴記者,她大學畢業(yè)后返鄉(xiāng),父親姚真泉便告誡她:“不做生意,先學手藝?!庇谑牵τ耵园輲焽壹壏俏镔|文化遺產項目湖筆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邱昌明,一學就是3年。
匠心精神師徒相傳,目前善璉鎮(zhèn)有湖筆從業(yè)者1600多名,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湖筆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在雙鹿湖筆店,前來選購湖筆的游客不少。簪筆、青花瓷筆、琺瑯彩筆……記者見到了不少制作精美的湖筆文創(chuàng)產品。湖筆不斷跨界,創(chuàng)新款式頗受年輕人追捧,“這就是我們年輕一代‘湖筆人’賦予湖筆的新內涵吧!”姚玉粼說。
立足湖筆文化特色推陳出新,在南潯,湖筆已從實用型向工藝型、禮品型轉型,創(chuàng)新研制胎發(fā)筆、生肖筆等600余項湖筆文創(chuàng)新品,擁有專利460項,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不光湖筆文化公園人氣旺,另一頭,善璉湖筆廠里也很熱鬧。寒假期間,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體驗制筆研學課程。授課老師、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曉華一邊講解技術要領,一邊手持擇筆刀,雙目緊盯筆尖,孩子們有樣學樣,全神貫注。
以“研學熱”為契機,這幾年善璉鎮(zhèn)充分挖掘湖筆資源,大力發(fā)展研學旅游,促進鄉(xiāng)村全域共富。去年7月,鎮(zhèn)里聯(lián)合湖筆小鎮(zhèn)及15個各具特色資源的鄉(xiāng)村,將湖筆元素融入研學體驗、國學課堂、旅游線路,累計接待研學3萬余人次,參與村民每年可人均增收2.3萬元。
這幾年,善璉鎮(zhèn)不斷加大建設力度,鄉(xiāng)村文化逐漸“活”起來。春節(jié)將至,各村早已備好文化大餐。卜家堰村的湖筆匠心館里,湖筆制作學習班免費對外開放,吸引不少年輕人學習、傳承湖筆文化。善璉村的漢字藝術研究院里,紙巾畫作妙趣橫生,水墨咖啡兼具筆墨趣味……
“聚焦‘中國湖筆之都’特色品牌,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在集成資源、深挖特色、創(chuàng)新實踐上下功夫,將湖筆制作技藝保護傳承與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相融合,提升非遺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鄙骗I鎮(zhèn)黨委書記李蓮蓮表示。
社火活了
日子火了
本報記者 張文豪
喧天鑼鼓一敲,嘹亮嗩吶一響,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qū)靈井鎮(zhèn)霍莊村村委大院里,不少村民換上行頭,帶著自制的社火道具,開始了迎新春的節(jié)目排練,年味兒頓時濃烈起來。在空中,彩龍游動、翻滾、盤踞,不停地變換著花樣;在樁上,獅子騰躍、回旋、直立,時而威風凜凜、時而憨態(tài)可掬……
霍莊村是聞名全國的“社火道具專業(yè)村”。新春將至,這個百年“社火村”的鄉(xiāng)親們格外忙碌。烤、粘、填、糊、上色……年近七旬的姚紅玉一雙巧手上下翻飛,忙得額頭沁出了汗珠。不到一個鐘頭,一個威風凜凜、栩栩如生的社火道具龍頭便扎制完成。
“一條完整的舞龍,短的有5米左右,長的可以達到20米。”姚紅玉說,龍頭是整條龍的重點,刻畫要逼真,色彩還得鮮艷,“忙碌了一年的鄉(xiāng)親們,就希望在春節(jié)抖擻精神,舞動起來?!?/span>
接單、溝通、確認……屋內,他的兒子、36歲的姚永恒正忙著回復網上買家的提問,把鍵盤敲得“嗒嗒”作響?!拔覀兗业挠唵紊蟼€月就已經排到年底了,新單子都不敢接了?!币τ篮阏f,“今年是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jié),來找我們的訂單明顯多了。”
源于農耕文明的社火,是河南農村少不了的年味記憶和鄉(xiāng)愁寄托。早在清末時,霍莊就有了社火道具生產。如今,小到舞鞋頭飾,大到舞龍舞獅,這里的社火道具已達30大類200多個品種,占據了長江以北70%以上的市場。
曾經,百年“社火村”一度面臨發(fā)展窘境:市場銷路打不開,傳承人梯隊斷檔……如何破局?霍莊村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不斷摸索,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走出了產業(yè)化、規(guī)模化的路子。
“在俺村,80%的人都在干社火道具這行?!被羟f村黨支部書記霍軍政說,村里建起“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的發(fā)展模式,龍頭企業(yè)給農戶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原材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物流公司有專人上門收貨,社火成為村里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yè)。
社火的紅火,也吸引著外出務工年輕人“組團”回村創(chuàng)業(yè)。90后霍帥兵將傳統(tǒng)工藝應用于漢服生產,成功解鎖老手藝的新商機;00后霍云龍通過直播讓社火制作“見人見物見生活”……
“擱以前,臨近年關,我們常常離家往外走,帶著社火道具跑銷路。現(xiàn)在大不一樣嘍!”村民霍曉軍說,近年來,村里年輕人結合聲光電技術,參與研發(fā)和設計出了會發(fā)光、發(fā)聲的舞龍、舞獅產品,網絡訂單、實體店買家主動找上門來。
霍軍政提供了一張喜人的“年度賬單”:2024年,霍莊社火道具銷售額達1.2億元,70%的村集體經濟、80%的群眾收入來自社火道具和戲劇用品產業(yè),帶動村民人均增收近3萬元,村集體收入近百萬元。在一些知名電商平臺,很多社火道具店鋪來自霍莊,一些產品出口到東南亞、歐美等地。
社火鬧年,年復一年。非遺社火,傳承不息。臨近春節(jié),霍莊村民再次穿上戲服、化上戲妝,抖掉舊歲的倦意,或劃旱船、騎毛驢,或舞龍獅、搖彩扇,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迎接新年熱辣滾燙的美好生活。
(王利輝參與采寫)
農民當主角
“村晚”年味濃
本報記者 李 蕊
“咚鏘咚鏘咚咚鏘……”伴隨著鏗鏘有力的擊鼓聲,村民們踩著鼓點揮龍舞獅,“村晚”氛圍被點燃。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高河街道韓莊村“村晚”現(xiàn)場,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把濃濃的年味“拉滿”。
“村晚”舞臺上,村民是絕對的主角,韓莊村蔬菜種植大戶王愛華便是“明星”之一。
節(jié)目開演在即,王愛華剛從芹菜大棚出來,簡單拾掇后,便匆忙投入最后一次排練中。
“開場舞是我們自己編導的《中國美》,我和村里幾個姐妹練習個把月了,特別期待今天的演出!”身穿緋紅靚麗的秧歌服,王愛華既興奮又激動。
高清大屏上,一朵朵牡丹綻放,扇子舞《中國美》閃亮開場。隊伍中的王愛華手中彩扇上下翻飛,腳下四步一前、兩步一轉,一顰一笑,節(jié)奏感十足,引得臺下陣陣叫好。
臺前幕后,像王愛華這樣的村民還有不少。今年68歲的村民胡樹安是“村晚”的“老戲骨”,除了拉二胡、吹笙外,他還是戲曲類節(jié)目的幕后“大導”。
“別看我年齡大了,以前莊上唱大戲都邀請我組戲班子,這是我第五年參加‘村晚’了?!焙鷺浒舱f,本屆“村晚”,山東琴書、山東落子、漁鼓戲、四平調等非遺民俗文化曲目占多數(shù)。
鄉(xiāng)音會友,老少同樂,約500名村民將廣場圍得滿滿當當。村民點單,文化指導員支招,是今年韓莊村“村晚”吸粉的一大秘訣。
一個多月前,韓莊村黨支部書記韓坤舉通過微信群讓村民點單,“老人想聽戲”“孩子要看舞獅”……村民們紛紛留言,民俗文化曲目成為大家點單的集中需求。
愛聽小曲的有多少?愛看大戲的有多少?誰會演藝、誰有唱功?縣里文化指導員下到村里,挨家挨戶調研摸底,村民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和喜好被一點點挖掘出來。
對準了愛好,就找到了方向。文化指導員們根據這些信息,在全縣范圍內聯(lián)絡文藝人才,邀請專業(yè)的舞獅團隊、曲藝老師、書法家、畫家等走進鄉(xiāng)村?!敖衲辍逋怼雌饋砭陀袆?,去年村里來了文化指導員,節(jié)目檔次一下上來了。”村民胡艷娟說。
“‘村晚’釋放年味,匯聚文化力量。去年以來,首批170名文化指導員下沉到鄉(xiāng)村,開展指導活動120余場次,為年底40多個村精彩上演‘村晚’打下良好基礎?!苯疣l(xiāng)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兵介紹。
精彩的“村晚”是鄉(xiāng)村文化建設豐碩成果的集中展現(xiàn)。文化指導員、文化夜?!幕摹胺N子”在金鄉(xiāng)全縣播撒開來,推動全民秧歌舞、全民才藝大賽、戲曲曲藝票友賽、非遺展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走村串鄉(xiāng),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去年,由村民參演的四平調小戲《舅舅那些事》、墜子戲《少一不可》等劇目還獲得山東省小戲小劇匯演一等獎。
年味、鄉(xiāng)土味、文化味,讓人回味;演村里人、道村里事、唱村里美、贊新時代,成為本屆“村晚”的主旋律?!拔覀冊趦热菥幣派?,都是選取身邊人、身邊事,希望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展現(xiàn)村民的幸福生活。”文化指導員閆姝臻說。
為了滿足在外游子看“村晚”的愿望,部分村民對“村晚”進行了現(xiàn)場直播,一名在外大學生在公屏上留言:“‘村晚’是濃濃的年味,更是那綿遠悠長的鄉(xiāng)愁,愿家鄉(xiāng)越來越好?!?/span>
(易鵬參與采寫)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