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戲劇

今年關情勝去年——青年昆曲藝術家張冉《蘭情冉冉》第四季演出側記

2025年05月07日 09:14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暮春時節(jié)的五一假期,上海青年昆曲藝術家張冉攜《紅梨記·亭會》、《雷峰塔·斷橋》《鳳凰山·百花贈劍》、《牡丹亭》于2025年5月1-2日在上海中國大戲院《蘭情冉冉》第四季與觀眾見面,

這四出戲,張冉都已經(jīng)出演了20年。在《牡丹亭》這出戲里,她出演杜麗娘。對于這個再熟悉不過的角色里,她依然帶著非常敬畏的心態(tài)來表演,從沒覺得戲熟,就能輕松拿捏?!霸偈斓膽?,也要帶著三分生。”熟的是情節(jié)、唱腔、身段,生的是人物的理解和情感表達的層次。

隨著閱歷和修學的增長,張冉認為小杜麗娘的“簡單”是最難演的。她指出,《牡丹亭》全劇的精神核心就在開篇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彼J為,這個“情之至也”,就是極純潔、極干凈,沒有一絲雜染。在恩師張洵澎老師的教授中,張冉越來越悟到了那個深情純凈的杜麗娘。

舞臺上的張冉,借一把泥金折扇,為觀眾緩緩打開了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在曲徑通幽的畫廊池館間,輕移玉步的杜麗娘春情難遣,顧影自憐,與柳夢梅夢中相會之后春心悸動。張冉將杜麗娘的現(xiàn)實與夢境中的人物狀態(tài)自然過渡,其行腔吐字婉轉清麗,水袖如云過青山,160分鐘的《牡丹亭》令觀眾體會到那醒來仍是夢中人的況味。

080uc6zb000-yjj4

《雷峰塔·斷橋》是張冉最早學習的戲碼之一。隨著她多年舞臺經(jīng)驗的積累,特別是近年來全面鉆研《雷峰塔》全本后,她對于白娘子這個人物理解更加深入。張冉認為,白娘子美麗、堅貞、賢淑、隱忍又堅強,是集中國傳統(tǒng)女性優(yōu)秀品質(zhì)于一身的代表。

張冉飾演的白娘子出場,一句“苦哇”, 雙手抖動著水袖牽動白素褶子,愁容滿面,圓場碎步翩翩飄至舞臺中央,把剛剛經(jīng)歷水漫金山、與天兵天將殺得天昏地暗,即將分娩而身心俱疲的白娘子的形象呈現(xiàn)在舞臺之上。隨著劇情的進展,由苦到疼,到疼到憐,由憐到愛,這一層層的情節(jié)遞轉水到渠成。張冉認為在《斷橋》中白娘子最重要的心態(tài)是“隱忍”,她為愛能不顧自身安危,仙山盜草、水漫金山。落難時在許仙面前細數(shù)種種前情,她都占理,可家是講情的地方,感情在,再有理也得忍耐幾分,還得安撫小青的殺氣,這是白娘子的智慧之處。十分氣說三分,十分怨減七分,全場一字沒說愛,但身段和眼神卻讓觀眾感受到處處都是疼愛,讓觀眾與白娘子產(chǎn)生強烈共鳴。

張冉在《斷橋》表演中非常注重角色之間的關系,三個人物之間的情緒差異巨大,甚至對立。小青對許仙是怒,對白娘子又愛護又擔心,又氣她優(yōu)柔寡斷,白娘子對小青、許仙的情緒也有很大不同。張冉處理白娘子與小青、許仙之間的情緒表達有隱有顯,有虛有實,有主有次,人物之間的沖突都在白娘子這里得到轉化。這段當中,三個角色的舞臺站位,代表剛的小青在左,代表柔的許仙在右,沖突一觸即發(fā),但張冉卻讓角色之間欲發(fā)即收,許仙險象環(huán)生、令人提心吊膽之時總能轉危為安,觀眾的心也是幾次提起幾次放下。她塑造的白娘子能將百練鋼化繞指柔,在尾聲之時摒棄前嫌,合好如初,如云開月明。

《鳳凰山·百花贈劍》這出戲是吹腔戲,歌舞并重,張冉身披腥紅斗蓬,內(nèi)著宮衣、鳳冠雉尾,腰懸寶劍、讓意氣風發(fā)、粉面含威的百花公主的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目光。

張冉塑造的百花公主性格剛烈果斷、感情率真?!顿泟Α芬徽劾?,公主的情緒有疑、有驚、有怒,有喜,有羞,有盼,好的表演如剝洋蔥,除去一層還有一層,層層遞進,又無窮盡。寶劍在這出戲中怒與愛兩種情緒都在用這個道具,怒的時候用劍殺人,愛的時候以劍定情,以劍作舞深情款款,這是軍帳中人特有的情感的浪漫表達,運用得恰到好處。在百花公主與海俊感情升華之時,張冉借大開大合的耍翎子與身段把公主的芳心暗許表現(xiàn)的絲絲入扣,這出吹腔戲且唱且舞,身段繁重,且身上披掛復雜,鳳冠挑子、雉尾翎子、腰下寶劍都要照應到實屬不宜。張冉唱腔清朗,歸韻周正,念白吐字舉重若輕,且歌且舞,在感情迅速升溫,私定終身,??∏髿g之時,張冉表現(xiàn)的百花公主以發(fā)乎情,止乎禮的克制和愛意,體現(xiàn)了其身份的尊貴,又表達了對未來美好期盼,分寸剛好。

080uc6ze000-69m4

張冉告訴記者,這次選擇《紅梨記·亭會》,是因其音律和諧,語言清麗雅致,故事結構合理,是明代傳奇搬上昆曲舞臺的佳作,劇中人謝素秋與趙汝舟彼此慕名已久,謝偶然覷見趙的相貌,料他是日后前程必遠的美丈夫,芳心自轉,有意造就姻緣。此劇名家演出甚多,昆曲名家張洵澎、蔡正仁在繼承傳統(tǒng)同時為劇中人物謝素秋與趙汝舟增加了大幅的歌舞互動,令人物更加生動與立體。主角謝素秋需要閨門旦和花衫兩個行當兼?zhèn)?,正是張冉所長之處,24歲的張冉就憑這出戲獲得第2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近年來愈發(fā)領悟恩師張洵澎對謝素秋這個人物的“資、智、純”的概括。她以唱腔宛轉處近自然,曲調(diào)瑰麗處還本色,在舞臺上塑造了梨花玉骨般的嬌好容顏,用智慧追求美滿純真的幸?;橐?,以熟諳世事的遠慮,穩(wěn)妥把握感情的進展。張冉用一把折扇,如蝴蝶穿于花間,讓謝或隱或現(xiàn),令趙的心旌蕩漾起伏不定,拿捏兩人情感進展,好事多磨,但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次的演出劇目,均有張洵澎,蔡正仁等老師們的影像資料,是張冉研習角色的法貼。巔峰在此,仰之彌高,張冉學習不走捷徑,臺下不躲懶,臺上不偷功,將大師們的經(jīng)典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給觀眾。

所有的角色,亦是張冉自己的寫照,她在領悟和認識角色也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帶著這些感悟,“蘭情冉冉”第四季中張冉的表演愈加成熟。兩天的演出中,謝素秋、白素貞、百花公主、杜麗娘,人物性情各有不同,她切換自如,賦予不同角色神韻,層次豐富。她喜愛這些角色,有美的含蓄和矜持,也有美的熱烈和率真;她們有擔當也有勇敢,有隱忍也有包容,這是中國古代女性的美麗群像,這是昆曲的美,是傳統(tǒng)故事人物之美,是戲曲藝術之美,更是中國文化之美?,F(xiàn)場多位外國觀眾已經(jīng)證明了昆曲的國際魅力。張冉,正在用自己的勤奮和悟性表達和傳播中國大美,用百戲之母的昆曲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張冉表示,“蘭情冉冉”系列演出得到了上海昆劇團領導和全團成員的鼎力支持與全情奉獻,期待第五季早日與觀眾見面。(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芊爾,通訊員 徐子文)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