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鐘秉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趨勢和路徑

2014年05月21日 13:52 | 作者:全國政協(xié)委員 鐘秉林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趨勢

  改革的基本內容:

  改革招生名額配置。現行高校招生名額配置仍是計劃模式,由政府行政權力主導進行分配,近年來弊端日益顯露。第一,要更多考慮高校自主發(fā)展的需求,尊重高校的自主權。第二,招生名額分配要更多考慮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多寡等因素,對入學機會較少的地區(qū)予以適當傾斜。第三,加強對中央部委直屬高校招生名額分配的監(jiān)督,避免對所在省考試過度傾斜。

  改革入學考試方式?,F行高等學校入學考試方式強調地方乃至全國的統(tǒng)一性,每年僅提供一次考試,考試選擇機會少,而且多數考試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因此要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探索英語等科目社會考試,一年多考,完善非戶籍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參加考試等舉措。

  改革入學考試內容。目前全國統(tǒng)一高考按照“3+X”模式設置考試科目。一方面,文理分科考試不利于對考試綜合素質的考察,而且會導致高中生偏科。另一方面,考試內容過度強調統(tǒng)一性,不足以為特定學科和專業(yè)人才選拔提供充足的依據。如何根據高校人才選拔全面性和多樣性的要求,以高校人才選拔標準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為依據,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察,高考成績報告內容的豐富度成為改革的難點。

  改革高考命題方式?,F行高考命題實行全國統(tǒng)一命題和分省命題。改革高考命題方式已經成為保證高考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的重要基礎。第一,加強命題專家隊伍的建設,保證全國和分省命題質量。第二,進一步完善國家考試科目試題庫,豐富試題來源。第三,組織專家加強對考試規(guī)律和標準的研究,提高試題的信度和效度。第四,對于經評估不合格或水平明顯較差的單獨命題省份應收回自主命題權并實行全國統(tǒng)一命題。

  改革招生錄取方式?,F行招生錄取方式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將高考成績作為唯一依據,標準單一,高校自主權小;二是設立了名目繁多的加分政策,破壞了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政策環(huán)境。因此必須改革高考錄取方式,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健全人才選拔的綜合評價和多元錄取機制。第一,將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以適當權重計入入學考試成績或作為重要參考,全面評價學生素質與能力。第二,對具有創(chuàng)新潛質、特殊稟賦或學科特長且符合培養(yǎng)要求的學生,高校可依據自主測試的結果自主錄?。粚Ω咧须A段全面發(fā)展、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經所在學?;蛐iL推薦,高??蓻Q定是否錄取;對符合條件、自愿到國家需要的行業(yè)和地區(qū)就業(yè)的學生,可通過簽訂協(xié)議的方式實行定向錄??;對在實踐崗位作出突出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實行破格錄取。

  改革的路徑:

  做好頂層設計,實行漸進式改革。第一,細化改革目標任務,形成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二,建立跨部門工作機制,動員各方面力量,形成推進改革的合力。第三,明確改革的責任主體。既要強調中央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允許各地因地制宜進行探索。同時要確立高校的招生主體地位,避免行政干預高校招生自主權。另外,還要加強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科學論證和風險評估,建立糾錯機制,確保風險可控。

  加大治理力度,規(guī)范考試招生秩序。只有考試招生秩序井然,才能保證制度的公信力,堅定公眾對改革的信心,否則改革隨時可能因為民意的喪失而流產。實行防懲并舉,堅決打擊各種高考舞弊行為,確??荚嚢踩?。清理和規(guī)范各種加分政策,讓廣大考生在相同起點上公平競爭,加大對高校招生工作的監(jiān)管,尤其是進一步規(guī)范藝術、體育類專業(yè)招生。

  建立利益協(xié)調機制,積極穩(wěn)妥推進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價值取向的沖突,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qū)、不同群體的訴求,盡可能避免造成既得利益的激烈對抗。一方面對于違規(guī)或非法獲取的利益,無論面臨多大阻力,都要堅決予以取締。另一方面要實行增量改革或建立補償機制,保障合理合法的利益,平穩(wěn)推進改革。

  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實施配套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系統(tǒng)性很強,只有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教育系統(tǒng)內部和教育系統(tǒng)外部協(xié)調改革才能順利推進。因此在組織好考試和招生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改革的同時,還要實施一系列配套改革,包括中小學課程改革,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以及社會管理改革等。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關系到上億學生的前途,社會關注度極高,稍有不慎即會招致詬病,影響改革進程。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把握改革的主動權。加強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讓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真正理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標,盡可能凝聚共識。多做正面引導,多宣傳改革成效,尤其要避免炒作。實事求是地宣傳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讓公眾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理性的認識和合理的期盼。

 

編輯:羅韋

1 2

關鍵詞:高考 招生 改革 考試 高校

更多

更多